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全国知名地理科普平台,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地理科普备考,强烈推荐关注,关注后可马上领取565个高考地理专题设计福利!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北靠北冰洋。 国土面积为1707.54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海岸线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 事力量,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俄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 航空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4,却集中了全国 3/4 的人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地区。 因此,尽管俄罗斯在亚 洲的面积比欧洲部分大得多,但俄罗斯却属于欧洲的国家。
③太平洋沿岸: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植被为苔原;
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 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 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 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 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到自己呼吸,更奇怪的是你能够听到它变成 冰。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是北半球的寒极,从每年 12 月到第二年的 2 月, 这里的月平均气温在-45℃以下,最低时曾达到过-71℃。
3.盆地地形:盆地地形有利于寒冷气流的堆积;盆地开口面向北冰洋,深受北冰洋冷空气影响。
从东到西河流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自南向北流向北冰洋,有较长的结冰期,航运价值低。
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同时也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人烟稀少, 人口流失严重,能源、交通、信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已成为拖累俄整体社会发展的老大难 问题。这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俄罗斯政府把开发、建设西伯利亚提到了重要 的议事日程,西伯利亚地区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远东和东欧北部。树种主要为落叶松、红松、云 杉等针叶林为主。
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和秋明油田( 石油开采量 居世界第3位)。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2位,乌拉尔 山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缓慢,许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需要进口。
2.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有伏尔加河和顿河流经,水源充足。
中国国家主席习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高原。
西气东输分为3线线工程概况: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干线次跨越长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2线工程概况:气源来自中亚进口天然气。工程一干八支,全长8704公里,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和上海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千米,加上若干条支线线日开工,规划中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路线基本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014年8月25日西段全线开通。西气东输三线支。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公里。
我国煤炭资源多集中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而用煤“大户”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主要采用铁路、海运和内河水路运输。京沪、京九、京广、焦枝等铁路、沿海、长江和京杭运河水路运输线都是北煤南运的主要线) 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前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等: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1. 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消费区紧缺(包括分布较少、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原因)。
2.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如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如西气东输线路图,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同时要充分考虑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定一些线路开工的早晚,如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东线. 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_
读“西气东输三条线、图中管线走向出现多次弯折,影响其走向的因素不包括()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据央视报道,中俄东线日正式投产通气,完全建成之后,每年可向我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以有效缓解东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天然气紧张局面。
这条总价超4000亿美元的管道工程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长三角,穿越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带,长逾8000公里,居全球之最。媒体认为,具有战略机遇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后,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或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后,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或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备受世界关注,必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或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考题主要考查中俄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地理环境、管道运输的特点、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对两国发展的意义、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能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